不外,在不少券商急不成待赴港融资的上,“绊脚石”仍然具有,比拟在A股融资,港股的融资折价很高,似乎也是券商赴港融资心头的痛。
这一轮杠杆牛市不单肥了券商的经纪营业,也肥了券商的两融营业。为了给两融营业弥补资金,各大券商纷纷融资扩大营业规模,赴港融资成了券商拿钱的主要路子。
“越快拿到钱弥补本钱金,也能越快用于两融,特别此刻处于券商两融营业高峰期。”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非银团队阐发师王宇航说,券商在两融上缺钱是不争的现实,但券商的杠杆率、流动性风险也备受关心,H股融资明显能够较快处理这一问题。
和华泰证券一样,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券商近一年来争相投奔港股融资。阐发人士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称,券商立异营业特别是融资融券营业正缺钱,这只是内地券商赴港上市“拿钱”的起头,已有多家内地券商在为赴港IPO融资做预备。
更早赴港上市的内地券商曾经接踵在H股进行了再融资。海通证券数月前发通知布告称,拟以每股15.62港元的价钱非公开辟行19.2亿股H股,募集约299.43亿港元,用于公司的融资融券营业、商定购回以及弥补现有流动资金。中信证券也启动了增发H股再融资的打算,融资的规模大约为330亿港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向各证券公司下发《关于证券公司报送本钱弥补规划相关工作的通知》,明白要求年内必需通过经董事会核准的3年本钱弥补规划,3年内要将本钱至多弥补一。
“比拟在A股融资,港股融资时间效率要比在A股融资快良多,法式也更简单。”对于券商宠爱H股融资,国联证券一高管如是评价。一金融阐发师对此暗示了认同,“券商投奔H股的最大缘由就是此刻券商很是缺钱,急需弥补本钱金扩展营业。”
券商的算盘
2014年下半年,A股疯牛行情使得券商的融资融券、股票质押回购等本钱中介型营业规模猛增,倒逼券商火速拓展资金来历。赴港上市及增发成为券商快速弥补本钱金的主要体例。
“券商的融资体例次要就两个,一是发债,二是股票融资。”该阐发师阐发称,发债相对成本更高,而股票H股融资周期较着比A股短。以广发证券为例,从其客岁11月21日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刊行H股股票并在上市的议案》,到本年4月10日正式登岸港股,不到半年时间。
除上述第一梯队券商外,更多的中小型券商也表达了港股上市的志愿。兴业证券2014年业绩申明会上,兴业证券总裁刘志辉就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暗示,兴业证券目前正在跟主管部分积极沟通,摸索规画H股的刊行。此外,光大证券3月31日暗示,光大证券董事会审议通过刊行H股在上市议案,拟刊行至少6.8亿股H股。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此前获得的独家动静,华泰证券(601688.SH)曾经通过了港交所)的上市聆讯,18号将起头正式演和簿记,6月即可登岸港股市场。
值得一提的是,也有市场动静称国联证券下半年启动初次公开募股(IPO)。四月国联证券方才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,拟募集资金10亿元~20亿港元,用于融资融券、互联网金融等营业成长。
目前,港股市场已有中信证券(600030.SH)、海通证券(600837.SH)、中国银河(06881.HK)、广发证券(000776.SZ)和中州证券(01375.HK)五家内地券商,华泰证券作为第六家上市的内地券商若是6月成功刊行,上半年内地券商H股募资额将轻松破千亿。
在华泰证券之前,4月初赴港上市的广发证券获得市场抢筹,其总募资金额近280亿港元,约合224亿元人民币,是本年亚洲最大规模的IPO,亦是迄今为止中资券商在港最大规模的IPO。
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,截至一季度,全国12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5.23万亿元,净资产为1.02万亿元,净本钱为7734.68亿元。东方财富Chioce数据显示,截至上周五,全市场的融资融券规模已逾1.88万亿,且比来五周都在不竭增加傍边。由此看,券商两融规模即将跨越净资产的两倍,将来券商要扩大融资规模降低风险,得先扩充股本金了。
这一轮杠杆牛市不单肥了券商的经纪营业,也肥了券商的两融营业。为了给两融营业弥补资金,各大券商纷纷融资扩大营业规模,赴港融资成了券商拿钱的主要路子。
A股的牛市还在持续,两融规模也在持续增加,这一轮杠杆牛市不单肥了券商的经纪营业,也肥了券商的两融营业。为了给两融营业弥补资金,各大券商纷纷融资扩大营业规模,赴港融资成了券商拿钱的主要路子。
争相“赴港拿钱”